新闻中心

安博电竞·长三角议事厅|沪苏内陆招商新打法新在何处?

来源:安博电竞官网登录 作者:安博电竞网站 时间:2024-03-08 04:34:16浏览量:22 【字号:

  上海和江苏作为国内发达地区,长期以来都是内陆地区招商引资的“目标主战场”,但在2022—2023年间却出现了愈演愈烈的反向态势,上海和江苏大力度地掉头,将招商活动指向内陆城市,并把同为发达地区的北广深也纳入了招商对象。

  地区间双向招商本来是国内大循环下资源要素市场化流动和配置的正常现象。然而,当前沪苏“内陆招商”呈现出新打法,凸显了区域间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形成的竞争新态势,值得高度关注。笔者通过调研及与沪苏专家、企业家交流,梳理出了沪苏“内陆招商”新打法的主要特征。

  2022年,上海市级层面赴北京、成都、广州、深圳、杭州、武汉举办“投资上海-全国行”活动,2023年,再次赴广深招商,持续加大力度。江苏省也在这两年组成高层级代表团赴武汉、西安等地招商。江苏下辖各市也纷纷组团联系奔赴武汉、成都、西安、太原、北京等地招商。

  值得一提的是,沪苏高层级招商不仅体现为省市党政领导组团,还组建了以科技专家、企业家、园区负责人为招商团队的实操主体,直接对接目标区域的创新和产业主体。一旦有“苗头”,就立即开展专业化沟通和针对性推进。

  这种上下层次联动、主体专业运作的“新打法”效果显著。据统计,2022年,上海在内陆地区招商累计签约80个项目,总投资超600亿元。同年,全国范围内从原登记地迁移出的高新技术企业有82.2%都被招去了江苏,全国迁入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最多的前7座城市均在江苏。其中,徐州的迁入数量排名超过南京,盐城的招引数量相比上年几乎翻倍,常州在一年间从仅迁入1家飙升至62家。如此一来,既有效提高了政府领衔招商的效率,又发挥了微观实体的主体作用,试图寻求“政府+市场”的最优解。

  以往招商引资大多沿袭“梯度转移模式”,即产业和资本由发达地区向次发达地区转移。然而,在新一轮科技产业背景下,国内主要中心城市经过历年培育蓄积形成了各有特长的科技创新资源和新兴产业资源,沿海省市与内陆中心城市在某些领域处于同一起跑线。因此,其配置模式就不再是“梯度转移”,而呈现为高新技术资源水平式“优化集聚”。

  经与上海有关专家交流,笔者了解到,过去多是上海到中西部城市设立产业基地,而今则是内陆城市到上海设立“离岸科创园”、企业研发中心和总部。2022年,上海从内陆城市招引的80个项目中相当比重就是研发中心和总部。其中,成都“土生土长”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越凡创新科技公司,在商用机器人制造行业颇有优势,上海就把其创新中心招引到了宝山区。

  江苏的内陆招商情况也与上海相似。据成都开发区资料显示,2023年间5家总部在成都的智能网联企业就接待了南京、苏州、无锡、张家港等多个城市由市长带队的上门招商,商谈将其企业总部向江苏搬迁或建立研发中心,以补齐江苏城市层面的智能网联产业生态。

  相较于过去招商重在引进扩大制造产能,现在沪苏内陆招商更加看重科技资源。将这种“新打法”放在价值链“微笑曲线”中考量,可见沪苏当前正将招商着力点从“微笑曲线”的中端加工制造环节,向前端的科技研发环节转移。

  多年来,中国城市招商引资的理念普遍是以“招大引强”为主导,“招大商”成为普遍的招商口号甚至考核目标。

  然而,由于目前大量新兴技术和产业尚处于创新成长周期的早中阶段,相关企业也以中小微型为多,沪苏内陆招商若还是以获取科技产业创新资源为目的,一味“招大引强”就不符合现实了。

  因此,在内陆招商过程中,沪苏及时将重要招引对象锚定于刚度过前三年初创期的中小微型高新技术企业,先引入,再助长育成,可谓“插秧育苗”。

  这种新打法与科技产业创新创业周期性具有更高吻合度。在中小微企业还是“秧苗”时,通常具有强烈的“择良枝而栖”的需求,易于被沪苏相对优越的营商环境所吸引。假以时日,当高新技术企业在某地成功做大做强,也表明当地已经具备了适宜该企业生存发展的产业生态,使得企业的“地域黏性”愈发增强,不再轻易离开。

  因循此规律,可以看到,沪苏等地为培育布局未来产业,十分重视招引未来产业领域目前还只是“端倪”“苗头”的科技资源、创新团队和创业公司。而近年来,迁入江苏的2560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注册资本小于500万元的小微企业占到76.21%。并且,江苏各市还在企业进入后给予大力度扶持,帮助企业迅速立足和成长,进而形成群体效应。

  当代高新技术和新兴产业的布局通常取决于三个逻辑,即贴近市场、靠近创新策源和板块化分布。沪苏的内陆招商正是按照这三个逻辑,打组合牌,形成磁场效应。

  一是在贴近市场方面,沪苏利用创新领域广阔和产业门类丰富的优势,为招引进来的科创企业提供基于强大市场消费能力和终端需求衍生的海量应用场景,为新技术新产业迅速转化和壮大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在创新策源方面,沪苏利用科教实力雄厚的优势,围绕“科教中心”做文章,在科技研发合作、适用人才要素等方面提供优厚条件,强力吸引内地创新团队和新兴企业迁移进来。

  三是在板块化分布方面,沪苏各区市各扬所长,明确各自主导产业,精准招商。以人工智能产业为例,位于中上游环节,如数据资源、AI开发技术的企业更偏好科教资源丰富的南京;在下游环节,传统制造业资源丰富的南通对工业机器人、智能电驱系统、智能控制装备企业的吸引力则更大;智能家居、智能安防、物联网设备企业则更青睐已经形成家居产业集群的徐州。通过精准招商,这些城市的主导产业也变得更大更强,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新兴产业板块。

  由此可见,沪苏将场景(市场)招商、创新链招商、产业链招商、板块集群招商等“新打法”叠加运用,使内陆招商变得更具丰富性和灵活性。

  在国内大循环格局中,区域之间、城市之间的竞争应该是良性的,追求“帕累托改进”效应,而不应该是“零和博弈”。在此方面,上海的“新打法”值得其他城市学习。

  上海招引内陆企业设立研发中心和总部后,会助力它们发展,之后再支持它们反哺内陆城市的制造产业。例如,武汉经开区有企业被招去上海,迅速拓展了国际市场,在做大做强后又回武汉建立第二总部,为武汉地方经济作出更大贡献。同时,上海还利用自身国际贸易投资和交流服务中心城市的优势,支持内陆地区企业在上海开设“窗口机构”和平台实体,形成既有竞争又有合作的双赢效应。

  总体而言,沪苏利用“内陆招商”新打法,如高层级、高频次的直接对接,注重科技资源的优化集聚和“插秧育苗”等,已初步构建起了一个以双赢式合作为核心的招商生态圈。这种新的招商理念与模式,不仅有望为长三角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也为全国范围内其他地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与启示。

  “长三角议事厅”专栏由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基地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研究中心和澎湃研究所共同发起。解读长三角一体化最新政策,提供一线调研报告,呈现务实政策建议。

上一篇:特易资讯全方位护航助推中国产品迈向国际市场 下一篇:2023年灌装机十大品牌排行榜